“4+7”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個魔刀,最新的壓力測試結果是:4月11日,仿制藥老大恒瑞宣布開始進軍零售市場,3年內要建立起3000人的銷售隊伍。
為什么恒瑞也要進軍零售市場?其實理由很簡單:保增長。目前,醫院市場能夠保持1-2個點增長率就已經是極好的了,藥店市場的增長率大致在8-10%左右(個別的只有6個點)。
前幾日,跟一仿制藥中型藥企老大閑聊,他提的一個觀點我很贊同:恒瑞有幾千人的研發團隊,每年至少有5-10個新品(絕大部分是仿制藥),就這些新品也足夠恒瑞增長了,所以恒瑞只要研發就夠了;而絕大部分國內仿制藥企業,1年能出一個新品就不錯了,醫院市場那就幾乎沒什么增量了,想要增長只能走營銷創新之路。
所以,當醫院市場的增長遲滯,而藥店市場到達峰頂之后,藥企應該做什么動作?毫無疑問,進軍診所市場。診所市場目前盤子較小,大概在750-800億左右,但優勢在于有絕佳的高增長,年增長率不低于20%;2022年,其藥品銷售規模有望達到1200-1500億。面對這樣的高增長市場,你還不行動嗎?
第二個進軍診所市場的理由:診所扣率50扣。50扣,這是診所終端進貨的基本準則,這個扣率可比藥店首推的30扣要高出20個點。20個點意味著什么?多20個點的費用或者利潤。
第三個進軍診所市場的理由:2017年以來,診所市場已經誕生了3個10億級產品,它們分別是:比智高,金百通,修益升。試問下:藥店市場這幾年出現過10億級的產品嗎?應該沒有。
當然,診所市場并不是一個傻白甜,藥廠進來了就一定能掌控優勢且能獲得好業績。這需要廠商們要能迎合和滿足診所終端的基本需求才行。而且診所終端與藥店終端不同,并不是搞定了采購和運營,這業績就能上來了;因為診所終端往往診所醫生集老板、醫生、采購、運營、推廣等多職位一身。說白了一句話:大多數基層診所單人店,一人身兼多職。
藥企想要進軍診所市場,我給幾個建議:
1、篩選好產品或者組合,產品宜少而精,不宜雜而多。
2、在做產品規劃的時候,就必須把學術推廣體系架設好。
3、團隊人數等于銷售規模,所以想做大且長期,那么就必須要有足夠多的縣總;
4、藥品診所營銷是個體系,而不是一個項目,所以重長遠而不重眼前。
5、想在一年內過億,那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